工作坊

家香味:是哪味?
做一株家的香氣

由老字號百年香鋪「府城歷史之窗.吳萬春香行」,帶領的手捏製香工坊。
「香」是家廟祭祀時的必須之物,藉由「香」解析儀式與人之間的連結。除了從理解香材開始,到香的製作與使用,更透過家廟的故事增添其社會意義。

府城歷史之窗|


• 這堂活動要說要教:認識香的原由以及香的歷史、品香的方法以及如何手捏製香、香在家的使用方法與時節。
• 這堂課要製作:至少五顆屬於家香味的香餅、如果也有報名家刺繡,則可完成一個繡香包。
• 材料包內容:香材(中藥料、肖楠、印度老山、黏粉)、類製香工具
• 參與對象:社區居民、一般民眾
• 活動材料無需自備,但若有自己習慣用的工具也可攜帶。
• 課程費用 : 100元(含一份材料包)


地點

陳德聚堂
( 700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52巷20號)

日期時間

6月25(四)
14:00 pm – 16:00 pm

參加方式

名額20人上限,請先線上報名。

講師

府城歷史之窗|台灣府城吳萬春香行
張偉

Mobirise

由老字號百年香鋪「府城歷史之窗.吳萬春香鋪」,帶領的手捏製香工坊。
「香」是宗祠祭祀時的必須之物,藉由「香」解析儀式與人之間的連結。除了從理解香材開始,到香的製作與使用,更透過家廟的故事增添其社會意義。


• 這堂活動要說要教:認識香的原由以及香的歷史、品香的方法以及如何手捏製香、香在家的使用方法與時節。
• 這堂課要製作:至少五顆屬於家香味的香餅、如果也有報名家刺繡,則可完成一個繡香包。
• 材料包內容:香材(中藥料、肖楠、印度老山、黏粉)、類製香工具
• 參與對象:社區居民、一般民眾
• 活動材料無需自備,但若有自己習慣用的工具也可攜帶。
• 課程費用 : 100元(含一份材料包)


註 / 課程引導: 吳萬春香鋪與周邊環境的關連(陳德聚堂)、從成香到成家(可意指為一種路徑或脈絡ex:從一個人到一間百年店鋪的傳承)、赤嵌周邊區域的生活感受。


家香味之後記錄

在我們傳統的印象中,「香」,在祭拜儀式上扮演著相當特別的角色。當香被點燃時,連結香上紅點的煙渺渺升起,這也象徵著祭拜儀式的開始。焚香、燒香成為人們與神明溝通的管道。
香的用途不止如此,且其歷史也極為悠久。漢人的香文化,始於遠古,萌發於先秦,初成於秦漢,成長於六朝,完備於隋棠,鼎盛於宋元,廣行於明清。六朝時,人們對香的做和特點有較深的研究,且出現「香方」的概念。「香方」種類豐富,且出現許多專門用於治病的藥香。
宋元時香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,此時期的香除了祭祀之用,更多事作為薰香來使用。在上流社會中,品香、鬥茶、插花、掛畫皆為怡情之物,對當時的文人來說「香」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香不單單是祭祀、芳香之物,更是成為當時文人雅士啟迪靈性之物,如蘇軾、黃庭堅等人也都是愛香之人。明清時,《本草綱目》中更有記載,不單單是香的使用,且記載許多製香的方式。如書中所記載的,使用多樣藥材作為香末,並加入榆皮面作為粘合劑製成「線香」,而這也是現存最早關於線香的文字紀錄。
「香」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說,曾經是那樣的密切,但現在快速且多樣化的生活中,香的用途主要是作為祭祀之用,與家的距離逐漸的疏遠。在本次活動中,除了藉由「香」解析儀式與人之間的連結,更從理解香材開始,透過香的製作與使用,讓「香」與家之間進行更深的連結。
在課堂中老師除了介紹香的發展及用途外,也介紹了不同種類的香。在介紹完香的用途及種類後,老師開始教導學員們如何製作香餅。香餅的製作過程其實並不困難,主要是需要將香粉、黏粉以及水完整結合。最初先將香粉與黏粉混合,接著倒出適量的水份,一點點的將水倒入已混合的香粉中。當香粉與水混合後如同搓揉麵團一般,將其混合均勻。當揉出適當濕度的香粉團時,再將香粉團置入模具之中將其塑形。在這次課程中,老師主要準備三種模具給學員們使用,隨著香粉團塑形成功後,將其與模具分離,但因每個人揉出的香粉團濕度不一,所以有不同情況出現。有人的香粉團因為過於潮濕,所以脫模時常導致香粉團表面的紋路塌陷;有人則是香粉團過於乾燥,因此容易裂開。脱模後便成為我們常看見的香餅,老師請學員們將其製作的香餅放置陽光下曝曬,讓香餅中的水分蒸發,避免香餅因為潮濕而發霉。課程結束後,也與大家一同拍攝大合照,學員們也將製作完成的香餅帶回家。

端午節來裂香!
楠木樹皮粉末當黏粉(25%)+肖楠粉末(75%)+水(依木賈材料特性,混捏赳來像黏土即可)+塑型+曬乾=香~啊。今天講者。吳萬春香舗。師傅說,一些香料植物剁碎後+黏粉,曬乾後也可點燃來聞香。嗯,又學一招,以後拿基地的香茅來做驅蚊蚊香。
註吳萬春口是店名,沒這號人物。(學員 陳怜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