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談
陳德聚堂
( 700台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152巷20號)
PART.1.6月13 (六)
PART.2.6月19 (五)
19:30 pm – 21:30 pm
請先線上報名。
PART.1.6月13 (六)
黃恩宇、顏世樺、侯慶謀
PART.2.6月19 (五)
游智維、謝仕淵、黃介二、陳百棟
從荷治開始,逐步訴說城街的發展,進而談論台南現在及未來的樣貌。兩回合的講談,邀請研究者、觀察者一同分享、討論,試圖構築不同台南的生活觀點。
6/13講題
• 「從荷治到近代的城街發展」
• 荷蘭時代大台南城的模樣:荷蘭時期的台南市街
• 明清時期台南城生活模樣概觀
• 赤嵌署光計畫的台南模樣的未來觀
6/19講題
• 「府城文化與人事物」
• 台南現在的樣子 / 台南未來的樣子
以前的樣子舖成了現在的樣子,我們正在迎向未來
咱台南過去的樣子,從荷治開始開始細說,在老師及建築師們的帶領下,看到未來台南的樣子。首先是黃老師的演講「荷蘭時期大台南城的市街與模樣」,主要是針對荷治時期大台南城市街的發展,將過去台南府城的規劃情況,與同時期國外的案例交互對照。此外更透過詳細的史料及歷史地圖,將過去台南府城的發展及赤崁樓周遭的規劃情況,以圖示的方式展示給大家。在黃老師之後,緊接著是來到明清時期,也就是顏老師的演講「明清時期台南城生活模樣概觀」。最後則是由侯建築師的演講「赤嵌署光計畫的台南模樣的未來觀」,在演講過程,除了讓參與講談的人們了解赤崁樓未來的發展,更是透過演講讓人們理解未來赤崁樓的設計方向。雖然目前赤崁樓的興建過程,面對許多的困難,但一個城市的發展,從國外許多的案例來看,也都是從都市核心開始,而赤崁樓便是過去台南市街發展的發散中心。透過建築師的演講,對未來赤崁樓的發展也有個明確的看法。
我們在廳堂裡談論著以台南為家的一些樣貌,兩場以「咱」為稱,討論對地方認同的內容。
夏天夜晚大家坐在祠堂裡談論著心中認為的台南的樣子,「這是咱台南的模樣」命題靈光來自於陳氏家廟第十七代子弟,從深刻認同以台南為家以及歸屬一地一方的情感與使命而來,若不是對「家」有心意上的延伸與感到榮耀與理解的話,那麼如何能探究所歸屬之地。如此,更具體的理解「台南為家,家為台南」則必須開始被說出來,從單一個人的對自己的模索路徑,找到回家的路,再到咱家就是「咱台南的模樣」,廣義的說明了對家的「未來想像」。
「咱台南的模樣」就是「咱」的模樣。「咱」的模樣,就是「家」延伸出來的樣子。從「地方」到「自己」再到「家」,此一路徑便成為「未來之家」的輪廓。
生活中累積的路徑,連結成一個形狀,那個形狀,就是一個樣子。
累積成路徑的端點是一各單位,許多單元成為一個個集合,許多集合形成了群組,裡面則出現了許多模樣。
閱讀更多...